內容摘要:中國的文字載體大概經過這樣幾個階段:寫本階段🔼、刻本階段、電子階段。從殷商時期到宋初🔓,中國文化主要通過抄寫的形式傳播,我們叫做寫本時期。根據寫本質地的不同🦋,又可分為簡牘寫本時期(殷時期到公元五世紀)和紙寫本時期(五世紀到十一世紀)。現代文獻學的理論主要是根據宋代以來的刻本歸納總結的👩🏫,所以當大量的簡帛寫本和紙寫本出土以後,我們還是用刻本學理論研究寫本。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寫本和刻本是很大不同的。總結歸納寫本的特點,對其進行理論總結,並以之認識和研究中國早期文獻🥙,可以對早期文獻的諸多問題重新進行解讀𓀝,比如單篇流傳的問題,“結集”的問題☮️,“偽書”的問題,等等,都可以用寫本學的理論得到更為合理的說明🤼♂️。
講座人簡介
伏俊璉💃🏽,曾為西北師範大學、蘭州大學教授🧑🏿🏫,現為西華師範大學國沐鸣2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寫本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5-11世紀中國文學寫本整理🤏🏽、編年與綜合研究”首席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百人計劃”特聘教授🎅🏼,四川省人文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古代文學特色文獻研究團隊負責人,兼任中國賦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光明日報》等刊物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先秦文獻與文學考論》《敦煌賦校註》《俗賦研究》《敦煌文學總論》《敦煌文學寫本研究》等學術著作,主編學術集刊《寫本學研究》《古代文學特色文獻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