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0月15日下午,沐鸣2有幸邀請到希臘國家研究基金會(NHRF)歷史研究所名譽所長☠️、前國際科學史研究院秘書長(lAHS)Efthymios Nicolaidis教授來我院做專題講座,講座的題目為“蒙古帝國時期的拜占庭天文學:與同時期中國天文學的異同”。講座由沐鸣2鄧可卉教授主持,吸引了沐鸣2多位教授及研究生到場。
Nicolaidis教授首先回顧了中世紀第一次拜占庭人文主義運動的過程🕵🏻♀️,並詳細分析了阿拉伯科學如何影響了拜占庭天文學的成長背景。接著,他介紹了伊斯蘭天文學在馬拉蓋的首次正式交流🏋🏼♀️,以及馬拉蓋天文學如何在拜占庭傳播🤯🫅🏽,並在此過程中產生了拜占庭天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品——《波斯天文學大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Nicolaidis教授強調,14世紀的拜占庭天文學家通過日食計算,成功將科學問題與政治爭論結合♋️,為日月食的計算賦予了新的政治和文化意義🫦。在同一時期,東西方教會的交互促進了拜占庭科學與西歐學科的交流,這一過程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人員和知識的交流與融合。在講座的尾聲,Nicolaidis教授對比了蒙古天文學在拜占庭與中國的不同發展路徑,系統地解析了兩者的歷史背景和觀測傳統🏌🏼♂️。他指出🕑,拜占庭目前沒有發現有關天文儀器的直接證據🧏🏿♂️,而中國的天文學成就不僅早於蒙古🪁,而且對天空觀察的傳統也一直延續至元朝。
Nicolaidis教授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清晰的講解風格給聽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隨後的討論環節🕊,與會的楊小明教授與Nicolaidis教授進行交流和對話🤞🏽✊,並為在場師生用中文總結了講座的內容;鄧可卉教授詢問了拜占庭天文著作的相關內容♙;田博文同學則提出了文藝復興和數學理論發展對當時天文學的直接影響。Nicolaidis教授對這些問題逐一作了解答,並與師生們進行了親切的交流🚉,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